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是肝脏外科中最主要的手术,不断提高其安全性及疗效是肝脏外科医师不懈的追求。本期特设“肝脏外科”专题,汇集多种提高肝切除安全性和疗效的方法,以及系统分析影响肝移植预后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专家论坛”栏目中,梁廷波教授从雷帕霉素与肝癌的关系浅谈转化医学的研究思路,这对提高临床医师的科研思维有所帮助。曾勇教授对中晚期肝癌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详尽论述。他认为合理的选择患者、提高手术技巧和R0切除率、通过有效方法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夏强教授介绍了儿童肝移植的发展现状、主要术式以及影响其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他认为随着术前供者及受者合理选择、外科技术规范、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免疫抑制方案个体化、远期生命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儿童肝移植的疗效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肝切除术”栏目中,夏锋教授介绍了射频凝固器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他认为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是一种较简便而实用的肝切除方法。蔡守旺教授认为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精确评估肝脏肿瘤与毗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联合持久美蓝染色法可显著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精准性。吴伟顶医师施行巨大肝癌肝切除术时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流,发现能有效预防肝静脉破裂出血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并有助于减少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李民医师报道特利加压素能有效控制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的形成,对体内电解质平衡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肝移植”栏目中,张郁峰医师通过分析214例肝移植供者临床资料,证实了快速康复外科在活体肝移植供者中应用安全、经济,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促进供者早日康复。张胜医师探讨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他认为纠正受者术前不良的临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边缘供肝,改进手术方式可预防肝动脉血栓,术后积极抗感染和抗排斥反应治疗可降低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严重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唐腾骞医师认为对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患者,肿瘤TM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否符合米兰标准、是否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较单一治疗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谭永法医师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进行判断,筛选出术前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合并肝性脑病、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和输血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早期诊断困难,朱志东医师认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
“外科天地”栏目中,向邦德教授报道了1例肝Ⅶ、Ⅷ段巨大肝癌患者成功实施保留肝Ⅴ、Ⅵ段的肝癌肝切除术的经验与技巧。他认为只要在术前进行准确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肝血流阻断技术并进行精细操作,行该复杂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肝中叶切除术难度大、操作技巧要求高,刘斌教授运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治疗1例中央型巨大肝癌,取得了较好疗效。
“影像集锦”栏目中,孙玉岭教授分析了布加综合征合并肝脏良性结节与合并肝癌的影像学特点,这对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定性诊断非常重要,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衷心感谢为本期积极组稿和撰稿的梁廷波、曾勇、夏锋、夏强、黎乐群、刘斌等教授。
提示:期刊搜索栏可按特定关键词、作者、单位、栏目或日期进行搜索相关期刊。
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期刊目录进行浏览。
2019 年 | |
2018 年 | |
2017 年 | |
2016 年 | |
2015 年 | |
2014 年 | |
2013 年 | |
2012 年 | |
2011 年 | |
2010 年 | |
2009 年 | |
2008 年 | |
2007 年 |